《白杨》教案

时间:2022-10-07 10:50:26
关于《白杨》教案8篇

关于《白杨》教案8篇
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白杨》教案8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1

【教学要求】

1、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,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、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。

2、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,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,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。

3、指导学生自学生字、新词,完成课后习题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,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。

【教具准备】

幻灯片或挂图一幅、朗读录音。

【课时安排】

两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〖教学要点

初读课文,概括主要内容,自学生字新词,给课文分段。

〖教学过程

一、揭示课题

板书:

白杨

二、导语

三、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了解主要内容(抓中心)

1、教师范读,让学生思考:

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?

2、讨论明确:

……此处隐藏14877个字……p>问: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,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?

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?到底是为什么呢?

同学再读第14小节,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,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。

(设计意图:抓住课文中的三个“只知道,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。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,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、思活动,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“爸爸”的心就是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决心、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、成长的赤诚之心。)

4、过渡:

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,这种子能不能生根、发芽、成长呢?

四、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,体会含着的意思

质疑,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:

1、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?几棵小树指谁?

2、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,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,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?

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,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。

白杨:哪儿需要,哪儿生根,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(坚强)。

爸爸:边疆需要,扎根边疆,不怕任何艰难困苦(坚强)。

(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: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,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)

五、总结课文,升华中心

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:

“哪儿……哪儿……”。

“不管……不管……总是……”

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

六、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

七、作业

1、抄写课后词语。

2、练习背诵课文。

《关于《白杨》教案8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